善用速度力量曲線 改善運動表現|Strength & Conditioning

善用速度力量曲線  改善運動表現

善用速度力量曲線  改善運動表現

「移動愈重的物件便會愈慢」這個基本物理現象相信是沒有人會反對的,而這亦可以套用在我們的訓練理論中。健身房是運動員的數字遊戲,很多人都想展示出自己最強的一面,但我們除了知道槓鈴重量外,也可以知道訓練時的移動速度,而透過知道槓鈴移動速度,就可提升肌力訓練的效果。今天我想分享一下,如何讓一張很平常的運動課表來達到超水平的結果。

甚麼是速度力量曲線?

力量速度曲線(Force-Velocity Curve)反映肌肉收縮或動作速度與重量是反向關係的情況,重量愈重,動作的速度便愈慢。圖一簡單指出力量速度曲線及不同的速度區間對運動質素的影響,大概分為五個速度區間。應用力量速度曲線,我們可以根據訓練目標,來選擇訓練動作。例如我們要針對最大肌力表現,便可使用槓鈴深蹲來刺激運動員身體,因為槓鈴深蹲可以負荷更大的重量。相反,如果我們要提升速度力量(Speed–Strength)的表現,我們可以使用負重反向跳(Weighted Countermovement Jump)來刺激運動員身體。

速度力量曲線
怎樣知道力量速度曲線?

 

我們可以透過速率為本訓練(Velocity Based Training)來測知運動員的力量速度曲線。選擇一個訓練動作,同時繫上探測儀器,把指定的訓練強度及速度紀錄下來,便可以得知運動員的力量速度曲線。

得知力量速度曲線後,便可以制訂速率為本訓練來協助訓練:

Velocity Based Training
運動員及教練透過儀器即時知道訓練效果。
力量速度曲線的評估作用

 

1 針對訓練運動員的運動表現

根據運動員的力量速度曲線,我們可以選擇指定的速度區間來刺激運動員的表現。例如圖二的運動員力量較強,但速度較慢(綠線);教練可以透過訓練速度力量區域來增加運動員的速度表現(紅線)。當運動員能在相同的速度下移動更重的重量,這代表運動員能有更快的運動表現。

2 監察運動員的訓練疲勞

運動員每次訓練時,都紀錄下指定動作的速度,如果今天訓練速度比上一次高,代表運動員會有較好的狀態;如果訓練速度比上一次低,代表運動員可能在疲勞階段,可能需要調整訓練強度,確保身體不會過度訓練。

力量速度曲線應用

不同動作會有不同力量速度曲線,選擇不同動作時,我們要考慮到每一個動作能否容易刺激到指定力量速度區間。例如長跑運動員平常較需要速度來提高運動表現,選擇速度力量或最大速度區間會更容易達到更好的運動轉移,如跳聳肩或懸垂高拉;欖球運動員運動需要速度及對抗,選擇的力量速度或最大肌力區間的舉重動作可以容易刺激身體,並容易加強對抗力量,如窄手高拉、大腿中段拉等等。正常一個訓練課表會進行二至六星期,當運動員集中訓練指定速度區間後,他訓練前後的速度力量曲線會有改善,可針對增加速度區間。

傳統肌力訓練以運動員的最大重複次數為主,較少考慮運動員的動作速度,較容易增加運動員的疲勞感。利用速度力量曲線,我們可以針對運動員的速度區間,提升運動員的指定運動表現。

Text:袁晞彥
Photo:Lucien
Design:Yvonne
原文刊於《運動版圖》2024年6月號